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政府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生态环境部 应急管理部 国家能源局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摘要:加强组织保障

健全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化工新材料特别是改性专用料、精细化学品尤其是专用化学品等标准体系,生物基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再生塑料材料评价标识管理体系,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限值和污染物排放限额。探索基于碳足迹制修订含碳化工产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产品评价等标准。参与全球标准规则制定,加强国际标准评估转化。

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

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

3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在汽车碳排放领域,开展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碳中和实施指南等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和立项。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相关标准研究和立项。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电动汽车行驶条件温室气体碳减排评估方法标准预研。

代表委员热议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政府网 人民日报

摘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极大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代表表示,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速应用绿色新技术,以绿色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朱华荣代表建议,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推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革新,打造一批绿色智慧工厂。发挥好产业链“链长”作用,强化对产业链碳足迹的跟踪,加强对供应链碳排放的管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足迹政策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迹核算体系。”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代表建议,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制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方法;建立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完善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记者 崔佳、王明峰、申少铁、王玉琳、黄晓慧、申茜、赵秀芹、苏滨 联合制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认证技术“加持”,“护航”绿色发展—深港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

来源: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近日,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标志着大湾区原本不断提速的绿色发展有了认证技术的“加持”和“护航”,在新发展理念落地示范的征途上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该批复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的决策部署,对标国际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认证实施方案并开展先行先试,提升碳足迹标识认证的国际化水平;支持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等单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计量检测认证发展促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深港两地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建立区域碳足迹标识协同体系,推行统一的碳足迹标识制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将积极推进实施该项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与此同时,在“双碳”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诸多挑战。通过建立统一的碳足迹评价标准体系,提出适合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碳足迹评价方法学和标准,可以更加清晰了解产业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比重,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我国碳足迹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和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将以此为契机,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市民绿色消费导向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低碳、绿色消费市场体系。

相信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将深入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

碳足迹背景:
温室效应加剧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具体目标,随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相关工作部署,明确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低碳概念”已全面推广,企业作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主体,是否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碳足迹评价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产品碳足迹有关标准有ISO 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 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日本TSQ 0010《产品碳足迹评估和标签的通用原则》等,在ISO14067中有给出明确定义即基于生命周期评价,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产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之和。在各类活动中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在全球各国纷纷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时,碳足迹制度对节能减排、产品制造、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已有英国、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碳足迹标识制度,国内暂无统一的碳足迹标识体系和方法。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来源:中国政府网

摘要: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实现全链条绿色发展。支持研发和应用节能节水技术、材料和装备,实施智能光伏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开发低碳材料、工艺、装备,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促进行业优先低碳转型。研究制定光伏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行动方案,制定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研究开发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推动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